2017年6月7日,以“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改善環境”為主題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 2018)在京開幕。作為“第十六屆中國國際環保展覽會(CIEPEC 2018)”的同期活動——2018環保產業創新發展大會將于6月7日-9日在北京舉辦。6月8日,大會分論壇“2018環境監測與服務創新論壇”在北京維景國際大酒店如期召開,旨在推動環境監測領域技術發展,搭建企業展示與交流平臺。
“2018環境監測與服務創新論壇”設置了兩個分論壇,分論壇一以“環境遙感、大氣監測等”為主要議題,分論壇二以“土壤、地下水監測,污染源監測及大數據等”為主要議題,本篇報道將為大家帶來分論壇二的精彩內容。

大會現場
分論壇二共邀請到十位專家老師為大家做精彩的報告,來自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社會化環境監測與運營服務專業委員會的傅德黔老師擔任本論壇的主持人。
以下為報告的主要內容。
報告人:國家環境分析測試中心 吳忠祥副主任
報告題目:農用地土壤環境調查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吳老師的報告分為三大方面內容:第一是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概述;第二是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保證技術;第三是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質量控制要點。吳老師就這三大方面相關理念產生的技術為大家作了一個簡要介紹。吳老師在報告中介紹到,農用地土壤污染的主要類型是:水質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污染、農業污染。農用地有施的化肥、農藥、污泥堆肥等。土壤污染不是單一的污染,而是符合型污染。農用地調查質量保證體系有幾塊:一個是組織體系,二是技術體系,三是工作機制。
報告人:廣東柯內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數據保障中心總監 羅金
報告題目:大數據背景下的數據保障體系探索與實踐
羅總在報告中分享的內容有四方面:一是公司簡介,二是大數據時代環境在線監測的新變化,三是數據保障體系的探索與實踐,最后羅總為大家做了一個小結。羅總在分享大數據時代環境在線監測的新變化內容時,以他們的產品“貓頭鷹”為例,為我們展示了該產品通過大數據排查企業偷排漏排等行為的案例。羅總在報告的最后總結道,在在線監測工作中,要想不縮減運維質量的情況下而大幅降低運維成本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運用大數據進行監測,幫環境監管部門提高效率,就可以達到“節流開源”。羅總認為是良性發展,也是未來的必經之路。
報告人: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夏新主任
報告題目:國家網土壤環境監測
夏主任在報告中為大家介紹了我們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的土壤環境例行工作。夏主任介紹到,“十三五”期間國家財政給予支持,在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監測司和總站的帶領下,共同實現國家網第一輪監測,按照目前50條和“十三五”土壤環境總體方案的要求,準備五年一輪開展相關的監測。我國土壤監測工作起步相對比較晚,進步、發展比較緩慢。但隨著現在國家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視,土壤監測工作肯定要實現一個非常大的飛躍,但是環境監測部門也面臨著機構、人員、監測技術等方面的弱勢,所以在監測技術上、儀器發展上、人才隊伍建設上需要大家的共同支撐。
報告人:上海問鼎環?萍加邢薰炯夹g總監 馬毅
報告題目:工業廢水毒性檢測的發展與創新
馬總同他們的戰略合作伙伴英國現代水務公司為大家介紹了英國現代水務公司在一些技術方面的創新。馬總介紹到,上海問鼎環?萍加邢薰臼且患褽PC工程整體解決方案的環保公司,上海問鼎環?萍加邢薰鞠M麄兊暮献骰锇樵诒O測毒性監測方面,在商業模式、運作模式上有所創新,給行業創新貢獻自己的力量。今天介紹的重點是怎么樣看待監測和監測結果、監測數據的價值,這個價值可能不僅僅局限于幾個水質污染的參數,更多是綜合的,根據需求來定義的一些各種方法及特性。
報告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張亞輝 副研究員
報告題目:友好型環境檢測技術發展趨勢
張老師的報告分為四大方面內容:一是環境檢測技術進展;二是友好型環境檢測技術內涵;三是友好型技術案例;四是發展方向思考。張老師介紹到,我國環境檢測技術是基于對國外環境檢測技術設備引進、消化、吸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環境檢測儀器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產業化正在逐步實現,F在的環境檢測技術的現狀還是處于大量試劑消耗,造成二次污染,對環境不友好,監測效率低,也造成我們監測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行業。未來實驗室的發展趨勢,有這樣一個概念被提出:無人值守,讓機器代替人工,讓分析人員從重復性的勞動解放出來。
報告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李瑞 研究員
報告題目:我國地下水監測技術與設備研究進展
李老師從我國的地下水環境、我國地下水監測技術研究進展、地下水無擾動采樣技術與設備、地下水污染在線監測預警四大方面為大家分享了精彩報告。李老師介紹到,地下水一旦污染了,治理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代價是巨大的,監測預警和源頭防控是地下水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傮w而言,我們國家的地下水監測能力總體比較薄弱,缺少專業化監測設備。水質自動化監測水平低,地下水監測技術研發能力弱,國內產品市場競爭力弱。